您现在的位置:远安县河口乡中小学>> 教学科研>> 课题研究>>正文内容

高效课堂模式下提高阅读对话效率的操作策略

高效课堂模式下提高阅读对话效率的操作策略

王作志

 

论文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初中语文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高效课堂模式下,其对话类型很多,至少有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经典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我对话等七种类型。如何提高效率,需要采取哪些操作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阅读对话类型、操作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对话教学已成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它不仅指师与生之间透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也包括人与文本,人与自我的对话、交流、沟通与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同普通的消遣娱乐和专家研究不同,它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它以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为中心,包含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编者与学生的对话、同学之间的对话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学习和知识建构活动。高效课堂模式下,其对话类型很多,至少有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经典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我对话等七种类型。提高对话效率,操作策略也应相同。

一、提高“与文本对话”效率的操作策略。

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或者作为阅读例子的文本)是一个对话系统,为对话提供了平台。文本具有开放性,接受所有的读者进入,并且与之交流。由于文本本身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东西,本身和读者有一定得历史距离,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读者来说会有一定得距离感和生疏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先去接近文本。高效课堂模式下,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更应该让学生先睹为快,为后续的对话奠定基础和对话条件。

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把握文本风格。哪怕是粗浅的、有失偏颇的也不要紧,因为这可以暴露问题,还可以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要尽量让学生阅读原生态的文本,获得亲身体验和第一手资料,不要先入为主的给学生做过多的介绍和引导。

操作策略:1,教师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2,利用工具书和资料,扫清文字障碍。3,联系语境,初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和风格。4,加强诵读,初步品味蕴含的思想感情。5,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例如学习《夏感》一文,我设计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去阅读文本: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春天繁花似锦,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银装素裹,都有几分可爱,夏天呢,似乎令人燥热烦闷,不那么讨人喜欢,著名的作家梁衡却对夏天情有独钟,他为什么那么喜爱夏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探寻究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因为其成长背景、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不同,对文本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也不尽相同。文本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是客观的、开放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主动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二、提高“与同伴对话”效率的操作策略。

阅读个体之间对话是又一种对话类型,他们交流观点以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同伴之间的对话具有水平一致性、语言思维易通性。同伴对话的作用主要在于:第一,帮助解决部分较易问题,这些问题老师讲则事倍功半,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二,培养人际交流技巧,改变学生不愿意接受他人观点的态度;第三,便于教师了解学情,以便确定教学和学生展示的重点。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要协调、推进小组活动,保障学习目标的完成。教师要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如提供热情、友好的气氛,调和化解冲突,缓解心理紧张,提供个人帮助等。

操作策略:1.对话前要确知自己的疑问,并对疑问进行归类归纳。2,对话中要学会倾听,善于抓住要点,可以赞同,可以反驳,但都要有理有据。3,对话后要对问题总小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对话讨论中产生的新问题列出提纲,反馈老师。4,教师将反映的问题归类,确定教学的重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我预先确定的重点是梳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评价其意义。但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于登月行程和登月的意义已经解决,相反产生了问题:一是地球月球之间的“中和点”和“中间点”有何不同?二是既然美国已经登月,我们还进行登月计划(嫦娥过程)有意义吗?根据学生的反馈,我及时调整重点,查阅补充了大量资料,设计了如果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你建议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件?一个参与网络跟帖讨论登月和太空探险的环节,结果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热烈,效果也较好。

在对话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乐意与他人一起讨论,形成对有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判断或决定;喜欢与别人交流看法;乐于与他人谈论待讨论的主题;愿意倾听并尊重别人的意见;拥有讨论主题需要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具有推理的基本技能。切记武断粗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应精心呵护学生。

三、提高“与教师对话”效率的操作策略。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既平等的参与讨论,又发挥引导调控和权威解读角色。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均是如此。在交流展示质疑阶段,可能更明显一些。

交流展示质疑阶段,既有学生的展示讲解分析,也有学生的质疑挑战,这种对话气氛活跃,现场生成,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听众,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此时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此时师生对话(包括生生对话)主要作用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学习任务;理清学习思路和疑点,建构知识体系(尽管不是一堂课完成的);定论部分知识(有些知识是需要权威结论的),强化巩固学习成果;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创新。

与教师对话,往往摄于老师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结论是盲从,不敢怀疑质疑。此时对话,教师要要亲和力,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大胆而合理的见解观点。

操作策略:1,学生展示质疑后教师再点评,不要忙于下结论。2,如发现学生观点有失公允,应启发诱导其他学生更正。3,如果学生研究不够深入,教师要追问为什么?激发学生创造火花。4,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话语,但要得体准确,富于变化。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有小组提到丁举人的毒打把孔乙己逼上绝路,突出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很显然,还可更深一层,我不失时机的追问:“顺着科举制度爬上去的丁举人毒打始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的孔乙己”这个情节有个寓意?小说中不是用正面介绍,而是通过酒客的闲谈反映出来的,这是影响孔乙己命运的转折点,作者为什么不浓墨重彩的予以描写和介绍呢?结果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全面看待科举制度的危害以及咸亨酒店酒客的冷漠麻木。

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对话,更具有随机性和生成性,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的备课,一定要做足做实,吃透文本,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吃准学生,读懂学生火热的心灵。做到有备无患。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以独立解读文本为目标,收集与文本相关的大量资料,丰富自身对文本的感知,提升自身对文本的认识,有了这样的准备,才有底气走进课堂,与学生对话。

四、提高“与作者对话”效率的操作策略。

文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情之所致。哪怕看似最枯燥的说明文,也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应该建立在情感共鸣上。这就需要与作者“交流、沟通、对话”。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潜入文本的深层,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有效的对话,体味文字的魅力,品察作者的情感,触摸文化的脉搏,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与作者对话,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把握作品。

操作策略:1,了解作者的生平阅历、思想性格、政治观点和哲学主张,做到知人论世,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行文风格。2,了解时代背景,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去具体形象的感知文本的情感和风格。3,了解作者同时代的人及后人对作者的评价和看法,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作者并进而理解把握文本。4,阅读作者相关的作品,全方位感知作家作品。

比如,在学习《绿色蝈蝈》时,不仅要了解绿色蝈蝈的生物习性,而且要更进一步,了解作者法布尔的情感。了解了法布尔的生平以及别人的评价,更能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感情,并进而激发引导学生去阅读《昆虫记》,开展更广泛的对话。

文本有时存在“留白”,甚至是遗憾,但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与作者对话,“思接千载、精骛八级”,沿波讨源,扩展对话的领域,提升对话的内涵,这正是与文本深入对话的抓手与契机,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学生也能不断生成新的认识。

五、提高“与多媒体对话”效率的操作策略。

多媒体并不只是简单生硬的机器,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做到人机互动,进行对话。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容量大、交互式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师、学生、文本、多媒体四者之间的对话,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产生创造火花和知识生成建构。

与多媒体对话,是围绕理解文本的中心任务进行的,不是漫无目的的。

操作策略:1,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设置不同的效果,把重点部分予以强化刺激,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2,把枯燥的道理和数字图片化、图表化,把深奥的道理视频化,形象直观演示内容,节省无谓低效思考的时间,拓展创造多维思维的空间。3,引入生活现象和案例,用生活中或身边的例子,更具有说服力,更鲜活,容易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4,播放介绍作者生平或者历史素材,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减少时代产生的隔阂和代沟。5,利用交互生成模式,可以反复练习,让学生参与、体验,品尝成功的喜悦,让知识建构过程变得清晰、容易、可预期、可调控。

当然,面对的是多媒体,其实是与文本、生活、经典进行对话。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搜集素材,确定重点,博览群书,厚实底蕴,才能有备无患。

经典作品都是大浪淘沙,是文质兼美的妙品,是溶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的至文。有些题材,不同的作者做出不同的描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单文孤证,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类文比较,融会贯通,往往会豁然开朗,还会产生新知。比如:学习《孔乙己》,可以比较阅读《范进中举》,两文从不同的角度批判封建科举制度,一个喜极而疯,一个穷困潦倒,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其实都是悲剧,这样就比较全面准确,还能看出孔乙己的悲剧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文本虽然是作者创作的产物,但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自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反映的是现实问题,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并未感悟到罢了。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积累,与生活开展对话,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也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与认识的深化。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我在引导学生梳理内容、归纳主旨的基础上,把与文本对话延伸到生活。爸爸、妈妈、奶奶在此事件中的态度有何不同?这反映了不同家庭成员在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何不一样?进而体会描写人物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不要前人一面。学习《风筝》一文,我还由“精神掠杀”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冷暴力”,诸如“绿领巾”“红校服”等等,这帮助学生观察生活,选取素材。

六、提高类“与自我对话”效率的操作策略。

除了以上几种对话之外,还有一种易被大家忽视的对话,阅读个体与自身的对话,其实这种对话贯穿始终,一直在潜滋暗长,不知不觉的进行着。每一次对话,都会在学生的心灵里产生振动与投影,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但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不要放弃这种有效的对话类型,在某些环节和阶段,还有有意识的加以强化。特别是最后阶段,要通过有意识的开展自我对话,检测目标达成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操作策略:1,引导学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反思,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2,开展“得陇望蜀”式的反思,你还想知道哪些?建立起新的求知欲望。3,对成功和出错的地方进行“穷追猛打”式的反思,体验成功的喜悦,防止错误再犯。4,特别注重“潜移默化”式的反思,学习对话技巧,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任何一次对话都不是单一的对话类型与模式,是多种类型的综合,只是哪一种多、哪一种少,哪一种明显,哪一种隐晦罢了。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新课程理念下,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对话教学有了新的形式,也有了新的生命,我们只有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寻找对话的诱发点,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采取恰当的操作策略,才能提高对话质量,才能把阅读教学发挥到接近理想的境界。

 

 

2012年2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