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向李家银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远 安 县 教 育 局
远教字〔2010〕87号
远安县教育局
关于开展向李家银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经局研究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李家银同志学习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李家银同志是远安县河口中小学小学部总务主任、数学教师。2010年9月2日上午10点55分,李家银同志在清理学校杂草过程中,因公殉职,年仅42岁。
在25年的工作历程中,李家银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三尺讲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教育艺术和对教育事业真挚无私的爱,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李家银同志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是教师队伍的先进典型。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品质。
学习李家银同志,就要学习他忠诚教育事业,恪尽职守,献身教育的理想追求。李家银同志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团结同志,善于合作,被广大干部和同事喻为“老黄牛”。25年来,李家银同志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扎根农村教育,尽职尽责,辛勤耕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坚守岗位。他扎根农村学校、全心投入奉献,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充分彰显了对农村学生的无私大爱。学习李家银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奉献才干,努力在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李家银同志,就要学习他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真诚付出的优秀品格。25年来,李家银同志对学生倾注了大量心血,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有爱才有付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山区孩子的挚爱,铺就了李家银同志不计得失的奉献之路。李家银同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模范行动践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宗旨,用生命代价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谛所在。学习李家银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宗旨、造福人民;就要像他那样,视学生为子女,一心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学习李家银同志,就要学习他生活俭朴,慷慨大方,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李家银同志生活俭朴而又慷慨大方,他一家人居住在学校两间约30平方米的陋室,家里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一件衬衫穿了十几年。昔日的同窗好友如今事业有成,生活富裕,只有他还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他坚守着三尺讲台,不追名,不逐利,视山区教育为自己的终身追求,把时间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学习李家银同志,就要向他那样淡泊名利、甘守清贫。
学习李家银同志,就要学习他以生为本,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李家银同志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他甘于寂寞,严谨治学,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勇攀知识高峰。从教25年,他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李家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李家银同志,就要向他那样甘于寂寞,潜心研究,不断学习,勇攀知识高峰。
二、活动形式
1、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活动。
2、开展一次大讨论,全体教师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
3、充分利用学习专栏、网络专栏等形式,营造氛围。
三、活动要求
1、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教育系统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要把李家银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加强党员作风教育、永葆党员先进本色的鲜活样本。二是与教育系统优良政风行风建设活动相结合。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学校的后勤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学校后勤工作领导管理和保障机制,加强和完善学校后勤常规管理和过程监控体系,确保学校安全与稳定。三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要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李家银,学什么、怎样学”的大讨论,进一步坚定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教学观、学生观。
2、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阵地,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李家银同志的先进事迹。要结合学习李家银同志先进事迹,立足实际,深入挖掘,培植典型,推广典型,做好本单位先进个人典型的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动作用,形成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3、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向李家银同志学习活动,要把开展向李家银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按照局统一部署,成立工作专班,落实专人负责。教育局将组织专班对各单位、各学校开展向李家银同志学习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附件:《年轻的生命在责任中升华—追记河口中小学教师李家银》
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学习 先进 通知
远安县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10月22日印发
年轻的生命在责任中升华
——追记河口中小学教师李家银
李家银,男,汉族,湖北远安县人,1968年9月生于河口乡樟树村四组,1985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2月至1986年1月在河口乡北岔小学任教,1986年2月至1988年8月在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1988年9月至2000年8月在河口乡北岔小学任教,并担任村小负责人,2000年9月至今,在河口中小学任教,并一直担任学校总务主任等职。
李家银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被县教育局授予“德育先进工作者”,被河口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县级奖励。
2010年9月2日上午10点55分,李家银同志在清理学校杂草中,因公殉职,永远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父母,离开了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正值花季的女儿,离开了想他念他的学生、亲人和朋友,离开了他用热血耕耘的土地。
在学校修缮一新的办公室内,办公室的黑板上值周值日表仍在向人们述说着,这里曾经是李家银老师教书育人的地方。现在,李老师的名字还写在黑板上,同事们说,他们舍不得李老师,希望他能够永远陪伴着大家。
钟情教育,无怨无悔
“李家老大要教书了,李家银要回白岔小学了。”1985年开春,白岔村村民之间相互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在那个师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在那个急需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山村,李家银的到来让那些淳朴善良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地处大山深处的白岔村小,条件十分艰苦,连生活用水都有些困难,而在白岔山区村小,李家银默默耕耘了十五个春秋。
在很长一段时间,白岔村小都是“一师一校”的局面。李家银既是一校之长,又是班主任;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既是卫生员,又是临时监护人。他总是以校为家,搬砖推土,栽花种树,悉心照顾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所教的学生、班级,在全乡每学期的教学评比中经常名列前茅,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
“他这个教书匠,辛苦啊!一个人教两三个班,天天口干舌燥,水都要比我们多喝几大杯。”同村的村民曾劝他,“莫教那个书了,工资低,还那么苦,有啥意思哦!”“我不教书哪个愿意来,总不能让这些学生娃回家当放牛娃啊!”李家银总是笑着回答。
爱人黎元菊说,他们刚结婚时,那是“家无存粮,手无闲钱”,是乡里乡亲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也许正是因为这,李老师才坚定了一生用爱去回报父老乡亲的信念。
爱生如子,视校如家
在李燕的记忆里,父亲总觉得“学校的事永远比家里的事重要”。记得有一年秋天,李燕和父亲一起在谷地里忙着,忽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父亲立即扔掉手里的工具,说要到学校去看看,转身就跑,因为他惦记着教室的门窗是不是关好了。可等他从学校回来后,散落一地的稻子已经被雨水冲走。看着在谷地旁生气的女儿,李家银说,家里损失点粮食事小,学校门窗玻璃要是损坏了,几十个孩子就要遭殃了。
在学生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好教师,和蔼可亲,充满爱心。中秋节来了,他拿出自己的钱给学生买月饼;学生生病了,他用自己的钱为学生买药;学生的文具盒坏了,他把自己准备买给女儿的文具盒送给学生;学生学习基础差,他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免费为学生辅导作业;学生家庭发生矛盾了,他会走几十里山路去家访。
在河口中小学邓尚华校长的眼里,他是一个好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由于学校资金有限,为了能把学校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李家银能省则省。学校的门窗、玻璃坏了,桌椅坏了,房子漏雨,他就自己找来材料,带着工具,亲自修理;学校的花草需要修剪,他主动去修剪;学校需要绿化、美化,他就找亲朋好友挖来家里和山里的花草、树木带来栽种。
2010年,学校整修校园,李家银主动带领师生挖土、抬土、平土。在整个长达70多天的整修过程中,李家银老师每天坚持第一个起床巡视检查,最后一个锁门睡觉。他积极为学校的整修出谋划策,把整修的边角废料也一一变成了有用之宝。遗憾的是,他理想中的锅炉房顶改造、教师车库修理、部分场地硬化、环境卫生整理等等都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匆匆离开了我们。
教育家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许是对李家银老师最好的赞美。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李家银从不放过任何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他一方面加强文化补习,参加民师中师函授学习;另一方面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往往为了一个问题,走十几里的山路,到巩裕小学去请教别人。1986年参加民师中师函授学习毕业,取得中师函授学历;2002年参加专科函授学习,取得专科学历。
从教25年,他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对于低年级学生,他运用最多的就是赏识教育,他的同事说,他经常和学生握手,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作业做得好,他就摸摸学生的小脑袋,以示嘉奖和喜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李家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那就是:激励每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用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打开学生的心灵;为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加油。
多少个夕阳西下时,他还在操场上冥思苦想;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在办公室奋笔疾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县级奖励。
李家银经常笑着对同事说:“只有笨鸟先飞,才不至于落在别人后面,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啊!”
骤然离去,家人痛心
李家银突然走了,留下年迈的父母亲、瘦弱的妻子,尚需父亲鼎力支持的正在读大学的唯一女儿。
爱人黎元菊每天都会站在他的照片前,凝视良久,擦拭照片上的灰尘。有时,她还会拿起李家银的照片,坐在凳子上独自流泪。
在黎元菊记忆中,她和李家银从来都没红过脸。她有着农村传统女性的美德,几十年如一日地操持家务,成了李家银一生的贤内助。每次,李家银把学生领到家里,她就主动到厨房忙活做饭。李家银帮助学生,帮助邻居,她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只是当她每次想到自己家庭还那么贫寒,甚至都借住在学校里时,她又只能暗自伤心。
在李燕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的农活基本上都是妈妈一个人做,爸爸白天要在学校教书,只有晚上才能帮妈妈干些家里的活。有多少次,当她从睡梦中醒来,仍听见爸爸妈妈忙碌的脚步声。
“爸爸一辈子省吃俭用,从不舍得为自己乱花一分钱,我们还都盼望着爸爸再过十几年退休后能享两天清福,可父亲永远等不到那一天了。” 讲到这,李燕眼眶湿湿的。
李燕告诉我们,父亲对别人的孩子关怀备至,可对自己的孩子总是要求那么严格。记得上初中时,村里的孩子很多人都是带零用钱上学,可她只能带爸爸买好的餐票或要交的学费。当时很不理解父亲,可现在想通了。父亲做的那么多平凡而又有意义的事情,才是她真正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后也能成为像父亲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逝者安息 活者努力
李家银用他的执著、朴实,谱写出一曲农村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爱生若子、爱岗敬业的真爱颂歌。他用生命践行师魂,为人们树起了一座高尚师德的丰碑。
春江桃叶莺啼湿,夜雨梅花蝶梦寒。满腹经纶离世早众人堪叹,一腔热血沸腾迟亲朋皆悲。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玉楼。如今,这个女儿心中的慈父,妻子身上的臂膀,学生眼中的太阳,同事身边的帮手,领导眼里的干将——李家银同志就此离我们而去了。青山不语,流水呜咽,苍天含悲,泪飞倾盆。但他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忘我工作,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他那率先垂范、创新求实、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他那胸怀坦荡,严于律已,宽厚待人的高尚品德,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加倍工作,以更好的业绩,以慰李家银同志在天之灵。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