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远安县河口乡中小学>> 教师园地>> 专业发展>>正文内容

采得百花成蜜后--从一次公开课看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采得百花成蜜后

   --从一次公开课看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从教二十余年,上过无数课,也听过无数课,还观摩过许多名师的课堂,然而,似乎是注定大器晚成,脑袋总是不开窍,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效率忽高忽低,是什么原因,我百思不得其解,理论学习年年学,教学常规年年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时夜晚扪心自问,是我责任心缺失吗?自忖不是。不然怎么解释平时我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补习呢?是我学业水平差吗?当然也不是。按理说大学毕业后教个中小学生,应该说从知识储备上不存在什么问题。

难道是我的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吗?应该也不是。看看我的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还有那发表的论文、四优获奖的证书,应该证实我不是一个特差的人。

一次公开课竞赛,在不断的磨课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收获颇多。

2014年4月,我被学校推荐参加远安县课内比教学活动,这次比赛初中语文组确定的比赛主题是文言文复习,刚刚拿到这个赛题,我着实一头雾水,文言文复习,该如何下手,我深感棘手。

初中生学习语文普遍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中间尤其怕文言文,似乎文言文是天书,学习文言文是难于上青天。文言文复习要掌握的知识很多,文言文复习极容易变成炒现饭,文言知识枯燥无味,学生厌学。

根据教学进度,我确定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开始研读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共四篇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本单元入选的四篇均为古文名篇,短小精致而又形式多样,洗练简洁而又浑然天成,言语浅近而又意旨深远,叙事平常而又富有睿智和哲理。《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同时也是一篇词清句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春江壮丽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图景,文章造句骈散相间,写景历历如绘,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佳作。《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写知遇之难,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懑。《送东阳马生序》追忆了自己含辛茹苦发愤读书的往事。

研读了教材,我初步确定了单元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部分文言词语古义,识记部分文学常识,记诵理解文言名篇。能借助上下文解释词语和句子含义。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迁移,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学会归纳,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合作互动中加深体验,生成知识,提升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世界意识和包容胸怀。并确定了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朗读(包括读音与停顿),释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等),翻译(包括特殊句式),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名句)等。2,学习文言文的步骤与方法。

结果试上之后,效果不佳,备课组于是集中讨论,反思原因,大家认为,教学目标和重点确定没有问题,主要是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够。如何把学习变为快乐探究之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增加情感体验,使自觉学习文言文、热爱学习文言文,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再次研读教材,并研读课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我反复思考这句话的含义,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以教师的身份和角度解读教材,还要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语文教师要多做换位思考。现代网络发达,教师所缺的不是资料和信息,而是解读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独立研读文本,准确全面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核心业务能力,也是一名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这次,我把形式做了改进,变为竞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结果,试上之后虽比上次效果好点,但仍不理想。这下我差点崩溃了,对教材的把握也恰当,竞赛的形式也很好,为什么就不吸引学生,不叫座呢?

我静下心来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回忆上课的情形,终于我若有所思,是不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呢?我于是找来学生座谈调查,学生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文言文那么难,学了有什么用?”我很震惊,学生怎么会是这种认识?该如何办呢?我向同事问计。突然,办公室一位老师的话,启发了我,“瞧我们班的学生的QQ号取的,真叫五花八门,”原来有学生建了一个QQ群,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加入了,我灵机一动,能否把问题改为网友讨论的形式呢?我豁然开朗,网友讨论的形式学生一定感兴趣。我很快完善方案,试上,效果果然不同,但是,我仍感到不满意,仍有部分学生懒心懒意,我想,还是有哪一关节没到位,我又到网上搜索资料,网上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由于汉语热升温,孔子学院已经设了多所,仍不能满足需要,还有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演讲引用中国名言。我受到启发,于是再次完善教案,由米歇尔访华演讲谈起,营造氛围,然后在假托外国网友学习文言文遇到的问题,邀请学生帮助解决,结果,最后在比赛中一举夺冠,获得一等奖。

为什么这次大获成功呢?我反思,还有教研组评课,归纳如下:1、用问题引导。文言文知识零散、繁杂,复习文言文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吃力不讨好。用问题激励,引发学生兴趣。2、用任务驱动。提出问题之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派代表展示,其他组质疑补充的方式进行,目的明确,任务具体,便于操作。3、用竞赛激励。分组开展竞赛,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用网友串联。几个问题用外国网友的提问的方式呈现,便于把复习文言文的要点合理合序的呈现排列。5、师生合作互动。既有小组内的合作,也有小组内的互动,还有小组间的互动(质疑、补充、评价、挑战等),还有师生间的互动(点拨、激励、延伸等)。6、综合运用纸本与电子媒体。利用纸质导学案,学生先做先熟悉,有备而来。利用电子媒体,图文声并茂,既形象直观的呈现知识、问题、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当众展示答疑的能力。

这次竞赛课给我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我校语文教学研究的热潮,从竞赛磨课中,我悟道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加强学习和研究,尤其是新课程,备课时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上课时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不是机械繁琐重复的训练,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中、竞赛中调动知识积累和文学储备,把知识激活了。

教学,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需要,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然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也难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就要创造氛围,钓学生上钩。

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这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捷之路。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