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终生发展计
为学生终生发展计
------天问之行的体会与心得
作为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一直抱着一种朴素而又简单的理想:让我的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我的老师踏实工作,幸福生活。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老师和学生逐步有了一些变化,变得阳光和自信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突破,我似乎看到了一点理想的端倪,但和我最初的愿景比较起来,始终有些差距。我常常自问,也常常看书,希望藉此找到一些答案,可到底还是未能如愿。
带着新奇和疑惑,走进了宜昌天问。三天的天问之行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学生的自信、阳光和大方扑面而来;老师的自觉、精干和乐业无处不在;领导的英明、睿智和谦和时时流露。这些并非神话与夸张的切身感受引起了我的深层探求和思考:怎样的管理才能达到如此境界?我们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出路在哪里?天问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正本清源。天问的看点可谓眼花缭乱、新奇不断。这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源自它的三大思想。
1、天问的学生观——让孩子站在中央。老师眼中有学生,领导眼中有老师,一切教学行为都从服务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终生奠基而考虑。石破天惊的砸讲台、煞有介事的搞竞选、别具一格的送礼物等。这些新奇的做法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
2、天问的教学观——分享式教学。分享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有了沟通与理解,有了民主与平等,有了学习与展示。行为的自觉、配合的默契、关系的和谐以及多彩的展示都应该归功于此。
3、天问的管理观——潜移默化、自主管理。高正华校长说:“我要办一所没有制度的学校,一所走进校园看不到管理者、走进班级看不到班主任的学校,一所学生完全用心主动学习的学校。从管用一生到贯穿一生,将一次性成才教育变为学会生存。”高校长的理想并非空中楼阁,他们用行动正在一步步走向他们心中的象牙塔。
二、路在何方?作为公办体制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该何去何从,怎样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反思我们自身,总觉得问题重重、迷雾茫茫。学校管理老是走不出地方体制的藩篱,老师们已习惯于驴推磨式的三点一线工作,学生们也总是围着考试在打转。看着一些学科和活动的了无生趣、有的学生和老师的麻木无聊、部分场地和器材的闲置废弃,内心总是十分纠结,一股悲哀莫名涌起,问题也始终萦绕心头:学校该何去何从?我们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曾试图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个现状和扭转这个局面,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传统教育的劣根性和现实教育的功利性把我逼到墙角,很多东西总是貌合神离,浅尝辄止、事与愿违,以至于事情坚持一阵子、学生热闹一阵子、老师们取得了成绩就自慰一阵子。一旦时过境迁,那些精神层面的营养也就不复存在。
三、他山之石。问题虽然还是问题,天问的做法也不可能万能,但天问之行给了我启迪与思考。
1、办学理念乃学校灵魂,它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先导和终极目的,无魂谓之行尸走肉。当今学校理应以生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谁要是背弃这一理念,这所学校也就走向了穷途末路。天问正是因为秉承这一理念,所以才衍生出校本、社团、实践等许多优秀的活动。我校今后应该通过外出培训、学习讨论、开辟论坛、专家引领等形式来澄清迷糊、纠正错误,形成共识。
2、自主教育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是其两个方面,好比鸟的双翅,同时发展才能飞的更高。学校和老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为班级和学生制定详细的规划,为他们搭建广阔的舞台,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包容,忠实的聆听、建议和赞赏。
3、细节决定成败。天问的每一处文化,每一个细小的活动都蕴藏着匠心与智慧,透露出灵气与温馨。可以说,这个英雄的团队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做着每一件事情,他们书写了团队辉煌,团队成就了个人魅力。我们学校今后的工作也应该立足实际,充分放手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才干与集体智慧,努力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实。
4、打铁还靠本身硬。私立学校有独特的经济优势和支配权利,可以培养和吸引大批的骨干教师。那么,作为公办学校就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培训、校本研修和草根研究中来,教师素质的提升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教育是细的工程,慢的艺术,唯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才可以一路走好。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还步履蹒跚,但我们会用心一直往前走。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采得百花成蜜后--从
- 下一篇:学理念 转观点 走课改之路促发展 学理念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