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源于教师的需要,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建立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主题教研机制,是探索有效校本教研模式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是教研方式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以“主题研讨课、主题研讨会”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不同阶段教师问题的层次性及需要解决主题的特殊性;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
集体备课主要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
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就形式而言,是以往“你讲我听”、“你说我记”培训方式的解构,是教师将实践与反思相互联结的行动学习,是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人际互动的培训方式。
校本主题教研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边缘到中心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或许因为故事的主角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教师们发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实问题原来自己身上也有,大家顾虑没有了,对话变得畅所欲言,大家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悦与困惑,使得每一位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一种意见都有存在以及值得尊重的理由,这种教研方式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它可能导致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问题的生成使得校本教研的实际内容有了保证。
3.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
5.源于需要并充满期待的教研方式
有效的,有质量的教研活动一定是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所需要和所期待的。从主题教研的整个过程看,它是需要经过精心策划的,要进行大量的教师访谈;要对教师们可能有的收获有所规划;要设计好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要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有所贡献,有所收获。
校本主题教研的评价要突出以下原则:
评价者必须参与到校本主题教研的相关活动中,并根据教研组的《主题教研活动记录册》,结合听课、主题研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者按照评价标准,根据评定的等级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作者: 董文起 来源:《教学与管理》
查看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8268c010008vo.html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