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说课
- 首先说教材: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虽有嘉肴》出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而《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虽主要针对教师而言,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启发意义。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儒家经典给我们现代社会带来的新的指导。
- 说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所以,本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但是,初一的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对文言文还比较陌生,文言知识比较薄弱,尤其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还有很大的困难。
- 说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重要文言词汇,重点分析“教”和“学”,准确翻译文句,背诵文本。
2、 教学难点:用意义法划分节奏,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 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古代论说文,说理性很强,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小组竞赛等方法进行教学。
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自学法。课前没时间预习,课堂上也没时间逐字翻译,疏通文义的任务在课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学会用圈点勾画作批注,通过小组讨论、质疑,教师检测来完成。
2、诵读法。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以读为本。
3、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用竞赛的方式展开,营造自由而充满竞争意识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用情感唤起情感,用感悟引起感悟,用智慧启迪智慧,是语文教学的独有特点。据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新课:用语言和多媒体(设计意图:通过精美图片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把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为快乐的品味之旅。)
二、初读课文知文意
让学生寻找易读错的字,易理解错误的词语和句子,读准字音,读顺文意。多媒体播放录音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出示习题检查字词的读音和理解。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此环节既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品读奠
定基础。)
三、再读文章展个性
学生自由读课文,或朗读,或默读,甚至可以吟唱。在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用意义法划分节奏,之后教师在多媒体上显示文章的节奏划分,让学生进行对照。(设计意图: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乐于去读。)
四、三读文章悟道理
教师提醒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来领悟本文的道理。还引导学生说说以“虽有嘉肴”开头的好处,并适时点拨。(这时学生可以慢慢体会本文的道理“教学相长”,
还知道了什么是类比论证的说理方法,还可以实际
运用到作文中去。)
- 当堂背诵乐分享
全文五句话,要求当堂背诵,并在小组中合作,讨论自己的在背诵中得到的体会分享给同学听,只有真正学到了,才能透彻的讲给其他同学听,站到老师的角度上体悟教学相长。(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
六、当堂检测勤练笔
学了《虽有嘉肴》,喜欢看书的同学们肯定有很多心得体会,我们就做一个简短的读书笔记。(设计意图: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此环节为机动内容,如无时间,也可不进行。)
六、评价方式:1、对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2、对小组采用计分制进行评价 3、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评价激励。(设计意图:评价是引领、是高效课堂的法宝。要使课堂上学生能长期的保持“善于交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的积极状态,就必须要做好评价工作)
- 预期效果: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在竞赛中寻找学习方法,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在诵读中领悟道理。
学生不仅会学到文言知识,还能掌握类比推理这种写作手法,更能在实际生活中体悟教学相长。
八、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虽有嘉肴”开头进入新课,运用类比论证逐层论证教和学都有不足的时候,都需要学习。最后得出结论“学学半”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观潮》说课稿
- 下一篇:九下语文:10《那树》导学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